• 海工系首頁
  • 中山首頁
  • 聯絡我們
  • 海工系首頁
  • 中山首頁
  • 聯絡我們
  • 首頁
  • 研究室簡介
  • 研究領域
    • 海岸土地使用與覆蓋變遷 Coastal LUCC
      • 台北都會區土地使用變遷模型之比較研究
      • 恆春半島西部海岸城鄉發展與變遷模式
    • 綠色港埠 Green Port
      • 台灣綠色港埠建置之研究
      • 臺灣港務公司推動歐洲生態港認證
      • 區塊鏈在港埠之應用及發展論壇暨工作坊
      • 綠色漁港推動
    • 氣候變遷海岸調適 Climate Adaptation in Coastal …
      • 氣候變遷調適教育之海岸領域
      • 從海岸城市綠色基礎建設檢視民眾對氣候變遷調適的認知路徑
      • 氣候變遷對臺灣海域及海岸空間規劃與海洋產業衝擊
      • 氣候變遷調適科技整合研究計畫(TaiCCAT)-氣候變遷之調適科技治理
      • Blog
    • 海域空間規劃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 海域空間規劃
      • 龜山島海洋保護區海域整合規劃與分區管理綱領之研究
      • 地中海、亞熱帶、熱帶海域深水離岸多功能海洋平台之模組化研究
      • 澎湖海域海潮流能源開發研究
    • 海岸城市之綠色基礎建設 Green Infrastructure in …
      • 以綠色基礎設施檢視海岸城市因應氣候變遷調適的困境與未來思考
      • 由「一窩蜂」式景觀熱潮分析台灣短效性之島嶼發展型態
      • 屏東縣永續海岸環境資源調查整合規劃
    • International Geodesign Collaboration
  • 規劃設計實務
    • 鰲鼓溼地森林園區
    • 新加坡港埠國際競圖
    • 興達生態電廠
    • 海洋資源博物館
    • 永續港市論壇暨線上平行展覽
    • 2021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國立中山大學|NSYSU
    • Blog
  • 教學
    •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 課程總覽
    • 工作坊
      • 烏來願景工作坊 –氣候挑戰下韌性聚落的重新思考
      • 港埠區塊鏈工作坊
      • 西灣出走系列工作坊
      • 發現台灣 – 海洋城市的文化與藝術
      • Blog
    • 氣候變遷遊戲書
    • Blog
  • 研究室成員
    • 陸曉筠副教授
    • 計畫助理
    • 博士生
    • 碩士生
    • Blog
  • 海洋與海岸相關資訊
    • 2023中山海洋月系列講座
    • 2020中山海洋日微講堂
    • 海洋與海岸空間資料 (GIS)
    • 海洋與海岸衛星影像
    • 國內外相關資源
    • 照片與影像
    • 海洋相關藝文作品
    • Blog
  • 最新消息
  • Blog
  • 首頁
  • 研究室簡介
  • 研究領域
    • 海岸土地使用與覆蓋變遷 Coastal LUCC
      • 台北都會區土地使用變遷模型之比較研究
      • 恆春半島西部海岸城鄉發展與變遷模式
    • 綠色港埠 Green Port
      • 台灣綠色港埠建置之研究
      • 臺灣港務公司推動歐洲生態港認證
      • 區塊鏈在港埠之應用及發展論壇暨工作坊
      • 綠色漁港推動
    • 氣候變遷海岸調適 Climate Adaptation in Coastal …
      • 氣候變遷調適教育之海岸領域
      • 從海岸城市綠色基礎建設檢視民眾對氣候變遷調適的認知路徑
      • 氣候變遷對臺灣海域及海岸空間規劃與海洋產業衝擊
      • 氣候變遷調適科技整合研究計畫(TaiCCAT)-氣候變遷之調適科技治理
      • Blog
    • 海域空間規劃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 海域空間規劃
      • 龜山島海洋保護區海域整合規劃與分區管理綱領之研究
      • 地中海、亞熱帶、熱帶海域深水離岸多功能海洋平台之模組化研究
      • 澎湖海域海潮流能源開發研究
    • 海岸城市之綠色基礎建設 Green Infrastructure in …
      • 以綠色基礎設施檢視海岸城市因應氣候變遷調適的困境與未來思考
      • 由「一窩蜂」式景觀熱潮分析台灣短效性之島嶼發展型態
      • 屏東縣永續海岸環境資源調查整合規劃
    • International Geodesign Collaboration
  • 規劃設計實務
    • 鰲鼓溼地森林園區
    • 新加坡港埠國際競圖
    • 興達生態電廠
    • 海洋資源博物館
    • 永續港市論壇暨線上平行展覽
    • 2021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國立中山大學|NSYSU
    • Blog
  • 教學
    •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 課程總覽
    • 工作坊
      • 烏來願景工作坊 –氣候挑戰下韌性聚落的重新思考
      • 港埠區塊鏈工作坊
      • 西灣出走系列工作坊
      • 發現台灣 – 海洋城市的文化與藝術
      • Blog
    • 氣候變遷遊戲書
    • Blog
  • 研究室成員
    • 陸曉筠副教授
    • 計畫助理
    • 博士生
    • 碩士生
    • Blog
  • 海洋與海岸相關資訊
    • 2023中山海洋月系列講座
    • 2020中山海洋日微講堂
    • 海洋與海岸空間資料 (GIS)
    • 海洋與海岸衛星影像
    • 國內外相關資源
    • 照片與影像
    • 海洋相關藝文作品
    • Blog
  • 最新消息
  • Blog

海洋資源博物館先期規劃
National Marine Resources Eco-Museum  Advance Planning  

計畫執行期間: 2019 – 2020
計畫委託單位: 國家海洋研究院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第14項為 「永續海洋與保育 ( Life below Water )」,設定在2030前透過永續利用海洋資源以提升經濟效益。台灣在2019年11月1日三讀通過《海洋基本法》,定6月8日為我國的海洋日,也在2020年頒訂的「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中擘劃海洋政策藍圖及海洋治理上的政策企圖與規劃,強化台灣海洋相關產業之前瞻性。海委會作為台灣海洋綜整之單位,轄下國海院定位為國家的海洋智庫,協助海委會辦理海洋政策規劃、海洋資源調查、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產業及人力培育。

海洋資源博物館設立於花蓮之規劃於2018年立法院會議提出,並獲得行政院支持,於2019年以台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花蓮深層水園區為標的,進行初次海洋資源博物館可行性評估,最後因土地成本過高未能進行後續實質設計工作。為推動海洋資源博物館興建並獲得支持,計畫在整體海洋資源產業廊道中,篩選具潛在條件之公有土地,並研擬各基地發展國家級博物館之適宜性。基地經分析選定後,進一步針對博物館營運計畫、用地取得方式、法令研析及可行性、工程期程規劃及開發經費估算加以探討,並提出本館興建之可行性及整體效益,以協助國家海洋研究院擬定後續建置海洋資源博物館及爭取中長程計畫之推動經費。共有五處公有土地及花蓮深層水園區納入場址評估,就計畫及基地性質羅列評估因子後,進行專家學者訪談,訪談結果進一步做場址評估之修正,選址結果顯示,海洋資源博物館的優先示範基地以向日廣場周邊公有土地為宜。  

海洋資源博物館以Eco-museum概念為主軸,為花蓮海洋資源產業廊道重要核心,串起花蓮永續海洋之藍色經濟 (Blue Economy) 產業,規劃7.4公頃之海洋資源博物館為廊帶之核心,串接周邊之海洋文化與產業,透過空間重新檢視台灣之於海洋的關係與定位,從常民與海洋的關係開始與對話,典藏台灣與海洋的關係,每一段關係都蘊藏台灣在歷史、地理、環境、民族文化、文明中的海洋內涵,海洋資源博物館從台灣東海岸島弧的中央 – 花蓮 – 出發,面對大洋,重新思考如何以台灣作為中心,呈現台灣多元豐富的海洋文明,讓台灣真正走入海洋國家,從花蓮示範海洋資源廊帶應有的海洋價值,以達到海洋教育「識海、親海、愛海」的終身教育目標。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海洋規劃管理研究室
MEPM Lab, Department of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ngineering,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886(07)525-2000#5166
 MEPM_Lab@g-mail.nsysu.edu.tw
 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No.70 Lien-hai Rd., Kaohsiung 80424, Taiwan, R.O.C.

Log in

※本網站建議以1200px以上之螢幕裝置瀏覽,以獲得最佳體驗
© 2021 海岸規劃管理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